佛印是苏轼最亲近的朋友之一,有一天,这二人在一起修禅。 苏轼感觉自己的修为有所进步,于是询问佛印:“你看我这样坐着,像什么?” 佛印说:“你看来像一尊佛。”苏轼笑着说:“但是我看你这样坐着像一堆大便!”佛印听罢微微一笑,没有说话。 回家后,苏轼把这件趣事告诉了苏小妹。苏小妹听完后,无奈地摇摇头: “佛印大师自己是佛,看别人也会像佛;兄长总惦记着粗俗的大便,看别人也会像大便,你的境界,比人家差远了!” 蜩与学鸠因为自己的心中没有浩浩长空,才会嘲笑展翅高飞的大鹏。 心中有什么,眼前就看到什么。看他人不顺眼时,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。
01#
总看不惯别人,会缩小自己的格局
(资料图)
02#
痛苦太多,会局限自己的智慧
老子认为,痛苦的根源是欲望的放纵。 因此他才会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佛曰:“人生有八苦,生老病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”欲望过盛,心头贪念越多,让我们求不得放不下的东西也会越多,人生就会感到痛苦。 庄子的智慧,在于他知道该如何超脱物欲,甚至是生离死别带来的悲伤。 当世人还在为了追逐功名利禄受尽辛苦的时候,庄子却开始往下走。 名、利、权、势都被他一一抛下,越走越轻,将生命重新归零。 仓央嘉措曾经说过:世间事,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。 而生死,也早已被庄子看淡了。在妻子将要去世的时候,庄子没有悲伤,却在自家的院子里“鼓盆而歌”。 因为在庄子看来,死亡不是一种失去,而是生命规律的一部分。人生天地间,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美丽的轮回。 庄子将要离开这个世界,他的弟子希望厚葬老师,庄子劝说他们: “我可以用天地为棺廓,用日月做玉璧,用星辰做珠宝,万物都在为我送行,我的葬礼还不够庄重吗?” 弟子们纷纷摇头,他们怕鸟兽吃掉自己的老师。 庄子说道:“我在地面上会被鸟兽吃掉,被葬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,将我从鸟兽口中救下送到蝼蚁嘴边,何苦呢?”名利本是身外物,生不带来死不带去。我们短暂却珍贵的一生已经是上天赠与的礼物,又有什么不知足的呢?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,要求不要太高,攀比心也不要太重。 庄子在《至乐》中发问:“天下有至乐无有哉?”天下有至乐吗?如果至乐真的存在,人们又该做什么,相信什么呢? 庄子接着补充到: “夫天下之所尊者,富、贵、寿、善也;所乐者,身安、厚味、美服、好色、音声也;所下者,贫贱、夭恶也; 所苦者,身不得安逸,口不得厚味,形不得美服,若不得者,则大忧以惧,其为形也亦愚哉!” 世人苦苦追求的富、贵、寿、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。相反,庄子发现,那些富贵的人不仅感受不到快乐,还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中。 因此,庄子提出:“至乐无乐,至誉无誉。”极致的快乐是来自内心深处,自然而发的快乐,极致的名誉就是不受名誉所累,自然地做好自己。 这种快乐,并不是物质就可以给予的,而是一种顶级的智慧,一种人生的境界。5月16-18日 浙江 海宁
课程费用:3980元/人
报名联系李老师:13064723172(微信同号)
看透事物本质、掌握宇宙规律的人,
注定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点击下方卡片关注@致良知书院,
和10万+创业者一起洞察事业和生命的真谛▼
关键词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